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5|回复: 0

干燥综合征 别名叫什么 怎么治疗能好

[复制链接]

576

主题

0

回帖

17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0
发表于 2024-2-10 1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治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因此可有多种分型论治,方药各不相同,笔者通过查阅总结大量临床经验,统计有如下辨证论治分型。

(1)燥邪犯肺证

症:口鼻干燥,眼干少泪,牙龈肿痛,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咯出,常伴发热,周身酸楚,溲赤便结。舌干红,苔薄黄,脉细数。本证多见于干燥综合征早期。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布津。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咳而口干渴甚者,加玉竹、白芍、旋覆花(布包煎) ;口干咽燥而疼痛者,加牛蒡子、玄参等;烦渴甚者,加玉竹、乌梅、石斛等;口苦而燥者,方中加沙参、枇杷叶:阴津过耗,口干甚者,加石斛、玉竹、沙参。



(2)阴虚津亏证

主症: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唇干燥裂,口干欲饮或饮不解渴;目干涩、少泪或无泪,视物昏蒙,头晕耳鸣,齿松易脱,鼻干,声音嘶哑,干咳少痰;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质红少苔或舌质红绛有裂纹,脉多弦细或细数。此型干燥综合征中较多见。

治法:生津增液,滋阴润燥。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常用药物:麦冬、

沙参、生地黄、玉竹、生石膏、石斛、女贞子、山茱萸、牡丹皮、墨早莲、桑叶、贝母等。若口渴甚者,酌加葛根、天花粉以滋阴生津止渴:眼干明显者加枸杞子、菊花、鬼针草:伴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者,乃气阴两虚,酌加太子参、制黄精、五味子气阴双补。

(3)阴虛燥热证

主症:眼干目涩,口咽干燥,面部炙热,唇红口干,易于溃破,舌干无津、无苔,舌质殷红,脉细小而数。

治法:清热凉血,养阴润燥。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常用药物:犀角(以水牛角代)、生地黄、牡丹、丹参、玄参、阿胶、龟甲、赤芍、生石膏、牛膝。大便干结者,加瓜萎仁、火麻仁:口腔溃疡明显者, 加金银花、连翘、人中白、蒲公英等。



(4) 心脾两虛证

主症:面黄少华,头昏目涩,口干鼻干,疲乏无力,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肌肤毛发枯燥,舌嫩红少津、苔少,脉细。

治法:滋阴润燥,养血安神。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常用药物:当归、生熟地黄、炒白芍、炒酸枣仁、获神、乌梅肉、阿(烊化)、胡黄连、黑芝麻。失眠严重者,加远志、合欢花、夜交藤;血虚明显者,加女贞子、墨旱莲、制何首鸟。

(5)肺胃津伤证

主症:口干少津,唇舌破溃,易惠感冒或咽干口燥,干咳少痰,可伴发热、便秘,舌红苔薄质干,脉细数。

治法:清肺益胃,滋阴生津。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胃热燥盛者,加生石膏(先煎)、知母:中脘痞满胁痛者,加积实、半夏、陈皮、延胡索: 恶心欲吐者,加紫苏梗(后下)、竹茹、旋覆花(布包煎) ;大便燥结难下者,加瓜萎、炒枳实、火麻仁。

(6)肝肾阴虛证

主症:眩晕耳鸣,口千目涩,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形体瘦削,烦热盗汗,少寐多梦,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生津。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常用药物: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生熟地黄、黄芪、何首乌、桑葚、玄参、山药。眼千目涩明显者,加楮实子、女贞子、草决明:眩晕耳鸣较甚者,加石决明、钩藤。



(7)湿热郁遏,津液失调证

主症:口眼干燥,腮腺肿大,口苦口臭,口中黏腻不适,疲乏困倦,四肢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治法:清湿热,养津液。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白通草、白蔻仁、 竹叶、厚朴各,杏仁、半夏各,生薏苡仁、 飞滑石各,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如湿热并重,可选用藿香、佩兰、苍术、连翘、秦艽、木瓜、海风藤:若病程迁延较长或久治无效,可适当增加紫苏梗、砂仁等以醒牌调气,升清降浊,以助化气祛湿

(8)气血阻滞证

主症:口干咽燥,眼干目涩,皮肤枯燥,肌肤甲错,可见结节红斑、皮疹,四肢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舌质黯少津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祛瘀。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常用药物:廣虫、干地黄、水蛭、桃仁、红花、制医治大黄、黄芩、杏仁、白芍、鸡血藤、丹参、鬼箭羽、牛膝、当归、疗川芎、麦冬、炮山甲。月经量少色暗,加益母草、泽兰:口干干燥咽燥明显者,加天花粉、玄参:关节肿胀疼痛者,加姜黄、秦艽、街路路通。皮肤粗糙,加鳖虫、水蛭、鳖甲、凌霄花。

(9)阳虚燥热证

主症:口、眼、鼻、皮肤、阴部均干燥明显,大量饮水也不得缓解,其因口咽干燥进食吞咽不畅,神疲、气短、头晕、失眠、情绪烦躁易怒,有时胸口烦热、足冷明显、腰膝时冷痛、汗多、便秘,腹胀食后明显,如何保养眼部皮肤其面色晦暗、眼部白晴布满血丝、舌红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濡缓。

治疗:温阳敛火、益气归水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加减如下:熟地黄,巴戟天,肉苁蓉,肉桂,黄连,麦冬,天冬,五味子,白芍,苍木,白术,露蜂房,葛根,干荷叶,砂仁,土茯苓,汉防已,水前服,日一剂.



(10)气阴两虚证

主症:面色无华,气短自汗,动则气急,腰膝酸软,口干欲饮,大便干或溏,胃呆纳差,舌淡胖,舌边有齿痕、尖红,少苔或苔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滋肺补肾。

方药:祛燥生津汤加减。生、熟地黄各,炒党参,当归,黄芪,怀山药,白术,白芍9克,炙甘草,制首乌,五味子。

以上辨证分型大家可能越看越糊涂,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型,其实大部分还是主要以阴虚燥热、阴液亏虚为主,区别是疾病深浅、表里、虚实。病情初期存在燥邪,病情缠绵、体虚者,可能会合并气阴皆虚,甚至阳虛。总之,用药会根据个体情况对症用药,滋而不腻,顾护脾胃,不轻易用温热类药物,在疾病过程中证型也会发生变化,要随症加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激速重机

GMT+8, 2024-11-22 06:52 , Processed in 0.0272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