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9|回复: 0

孩子摸乳房、捏肚子、依恋布娃娃 这些细节家长别忽视

[复制链接]

576

主题

0

回帖

17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0
发表于 2024-1-29 10: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尴尬了!”

刚到办公室,就听到同事晓琪的声音。

原来是周末带孩子逛商场时,她儿子突然在休息区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扒开她的衣服,摸上了妈妈的乳房。

晓琪说,那一刻自己整个人都呆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说,自己第一反应就是吼了儿子两句,可孩子除了委屈地哭一顿,下次还是继续摸,并没有任何改变。

其实不只是摸乳房,很多孩子还有摸肚子、捏耳朵、抓头发、依恋布娃娃、枕头等“小怪癖”。



一、孩子为什么有这些“小怪癖”?

1、断奶带来的分离焦虑

很多孩子会在断母乳后出现这种“小怪癖”。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里说,“断奶”原本的意思是“成熟”,就像水果成熟、变红,该离开树枝了。

孩子断奶本应是一个瓜熟蒂落、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断奶意味着孩子才开始变得完整,能够独立地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但有时候我们过早或粗暴地给孩子断奶,孩子准备不足,还不能接受挑战,就会因为断奶引发分离焦虑,从而寻找安慰性的替代品。

儿子十个多月的时候,我要去上海出差半个月,一狠心,就想着借此机会给他断奶了。

本以为他会大哭大闹,但他居然很平静地就接受了喝奶粉这件事。作为老母亲,有一丝难过不舍,但又庆幸孩子这么乖。

直到后来发现儿子产生了睡觉必须摸着大人肚子的习惯:一困就急着撩我们衣服,小手伸进来摸着肚子才能睡着,甚至半夜睡不踏实的时候也要摸着肚子才能平静。

一问我婆婆才知道,原来刚断奶的那两天,儿子好像有点反应少妇乳大丰满来,有一次摸着奶奶肚子睡着了,后来慢慢就形成了习惯。



那么小的宝宝突然不能再捧着妈妈柔软的乳房喝奶,取而代之的是坚硬的奶瓶,发现奶奶的肚子肉肉的软软的,于是紧张地捏在手里。一想到这,我的心里就发酸,后悔自己那么粗暴地断奶决定。

2、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安全感高的孩子会表达自己,愿意和人亲近,喜欢探索新事物;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害怕陌生环境,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3岁前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重要阶段。

但受家庭环境或者家长教育方式影响,有的孩子并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取足够的安全感,这时候就会有一些“异常”小表现:

过度依恋玩偶玩具;

过了“口欲期”仍然爱吃手咬指甲;

情绪不清纯可爱美女说哭就哭;

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

……



当孩子出现这些类似的“小怪癖”时往往是缺乏安全感,向我们发出了需要「陪伴」和「爱」的信号。

3、过渡性客体的出现

儿童精神医学大师温尼科特把布娃娃、毛绒玩具等孩子依恋的东西称为“过渡性客体”。

“过渡性客体”不是母亲所给予的,是孩子自己发现或创造的。特殊时期,它甚至比母亲重要,是孩子「几乎无法切割的一部份」 。

3岁的侄女妞妞曾经对一条小黄鸭图案的围巾很依赖,吃饭、睡觉都带着,不让人碰,也不让洗。那是附近商店做活动赠送的,上面明晃晃的带着商店促销标语。

表哥觉得不好看,专门带她去商场挑新的,但妞妞压根不要,还是拽着那条小黄鸭围巾不放手。

表哥哭笑不得:“就喜欢这块破围巾,这孩子太不正常了。”



其实,妞妞这种行为很正常,是孩子在2岁左右,进入「分离」与「独立」的转换阶段时寻找替代物(过渡性客体)的做法。

“过渡性客体”可能是粗糙的围巾、布娃娃,也可能是妈妈的乳房、耳朵、肚子,或是呀呀儿语、阴唇粉嫩重复的动作等 ( 有些孩子甚至会创造旁人无法理解,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话语 ) 。

“过渡性客体”往往有以下特点:

    孩子会认为它是独属于自己的,具有强烈占有欲;

    孩子对它有特殊感情,会热情拥抱、跟它玩耍;

    除了孩子自己,谁都不能改变它的状态。

温尼科特曾通过对6万对母婴的咨询,在大量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出:“这些过渡性客体在某一阶段替代了母亲的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儿童成长是必须的、有积极作用的。”

4、表达情感寄托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指出:2岁多的孩子通常会表达很丰富的感情,抗拒日常生活规律中的变化。

这个时候孩子有更大的倾诉和表达欲望,而成人不一定能实时满足他,他就会把这些情感转移到一些不会发生变化、且能掌握在手里的物体上。

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特别喜欢一个小毯子,再脏也舍不得洗;会莫名其妙喜欢一双拖鞋、洗澡也舍不得脱;会独宠一个小玩具,睡觉也要拿进被窝里。

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他们的情感寄托,是让心里踏实的抚慰剂。其实不只是孩子,这种作为情感寄托的“朋友”也存在于成年以后。

之前傅园慧在综艺节目上总是随身斜挎一根红绳,甚至带着它睡觉,带着它出门见新朋友。傅爸爸解释说:“这叫‘摸摸’,傅园慧从小就佩戴着,会给她安全感,不然手不知道放哪儿......”

其实,这也是“恋物”的一种体现,红绳就是可以给傅园慧辅助的情感寄托。



二、怎么处理?

1、恋物行为≠恋物癖,切忌贴标签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一些恋物行为,很容易给孩子贴上“恋物癖”的标签,这是严重错误的,恋物行为≠恋物癖。

恋物癖是一种变态心理,通过抚摸、咬、玩弄特定的物体来获取快感。

恋物行为指的是对某种特定物体的依恋,如果一旦离开它,就有可能出现哭闹和焦躁不安的状况。

恋物行为在孩子中很常见,孩子一般会依恋乳房、肚子、耳朵、毯子、毛巾等柔软有温度的东西。

孩子如此依恋这些物件,其实依恋的少妇乳大丰满是母爱的味道而已



2、尊重孩子,切忌粗暴制止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小怪癖”,有的家长还来不及正确认识,就会不理解、甚至因为觉得丢人而粗暴制止。

就像文章开头,我同事晓琪那样,靠吼孩子来阻止孩子摸乳房。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大声呵斥:

羞不羞人,把手拿开!

脏不脏,整天抱着块破毯子......

殊不知,孩子有这些“小怪癖”只是因为需要爱。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他说不出为什么喜欢摸乳房,也不明白为什么不想把旧毯子换掉,但他就是知道——

他一定要这么做,心里才踏实。

而我们家长能做的,少妇乳大丰满是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粗暴制止一个孩子寻求爱而已。

3、给孩子安全感,每次分离都提前告知

其实很多时候年幼的孩子没有安全感,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建立“客体永存”的概念,他们害怕亲近的人离开眼前就是永远消失了。

我们可以在出门时告诉孩子自己的去向,让孩子知道我们还会回去;下班后主动询问孩子在家情况,也分享自己的事情,让孩子知道妈妈不是不见了,只是在其他地方忙自己的事,每天固定时间就会出现在他身边。

4、多些高质量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爱

陪伴从来都是看质量而不是时长的,边带孩子边工作或刷手机不叫陪伴孩子,叫顺带看护。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年高质量陪伴孩子800小时,即使是工作日,我到家快9点了,只要儿子没睡,我都会第一时间陪他读绘本、搭积木,期间从来不看手机。

每天睡前会亲吻他好几遍,反复告诉他:“妈妈爱你~晚安~”



所以,尽管平时是奶奶带的时间多,但儿子跟我很亲近,一回家就粘着我玩,分开的时候也不会哭闹缠人。而且安全感充足后,情绪也很清纯可爱美女,能吃能喝能自己玩,像“天使宝宝”一样好养。

好好爱那个摸乳房、捏肚子、依恋布娃娃的孩子吧,唯有爱才能化解他们心中对物的依赖,才能给他们更有安全感的童年,才能让他们更自信地面对未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激速重机

GMT+8, 2024-11-22 01:16 , Processed in 0.0344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