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7|回复: 0

土家族,过赶年

[复制链接]

707

主题

0

回帖

212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23
发表于 2025-3-21 09: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遇见吧啦



土家族,过赶年
作者:田娟







父亲: “今天过年啦!”

我: “咦,不是月大过腊月三十,月小过腊月二十九吗?”

父亲: “我们是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今天是我们过年。”

也就是我们过年要比小伙伴们提前一天,记得小时候......

不同之处】

Bu Tong Zhi Chu

1、二爷爷要求我们铭记家堂庙号:总堂雁门堂,分堂紫荆堂。另姑娘的嫁妆上要贴“雁门郡君封或是紫荆郡君封”。

2、我们提前一天过年

3、特有的“古司拔铺”(意即:浑身长毛的打猎人,汉语:茅古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祭祀舞蹈。

4、寨子里修建摆手堂

5、穿着民族服饰、背着竹背篓

等等

父亲告诉我:因为我们是土家族。

家堂庙号】

Jia Tang Miao Hao

相传战国末期,秦始皇吞灭六国统一了天下,为防天下大族造反,于是下旨将一些姓氏大族迁移他方,其中田姓被赶到山西雁门郡一带居住。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有卢龙人田承嗣诏敕为魏、博、德、沧、赢五州都防使,封为雁门郡王。

总堂:雁门堂

因居住在雁门郡的田姓居多,属名门望族,故田姓以此地为家堂庙号,称“雁门堂”。

分堂:紫荆堂

庭前紫荆花一簇,

聚时欢欣分时忧。

且将友爱枯荣事,

留与后辈作典模。

为了严守祖训,田氏家族又把紫荆树也作为家堂庙号,传教后世,以垂子孙,故称为“紫荆堂”。

雁门堂田氏字辈:

仁、洪、太(泰)、祖(宗)、庆

兴、运(应)、景、维、茂(梦)

国、正、天、心、顺

家、齐、德、泽、长

朝、廷、开、大、向

世、代、子、孙、连

我是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雁门堂田氏家族泽字辈

赶年】

Gan Nian



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土家族人将这种比汉族提前一天的过年方式叫做过赶年。

传说在明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入侵中国,土家人正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过年的一切事宜,突然朝廷给土司王下了一道圣旨,调集土家族士兵赶赴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根据行程计算要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无法过年了,为了让这些马上就要出发的官兵也过上一个年,土司王决定提前过年。



待官兵们与家人团年后,土司王带着这些官兵即刻奔赴了抗倭前线,按时赶到了指定的地点参加了抗倭战斗,并一举大败倭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征战胜利,同时也为表达广大民众对抗倭将士的深切怀念,每逢过年土家族人都要提前一天,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土家族人的一种过年习俗。

茅古斯】

Mao Gu Si



“古司拔铺”(意即:浑身长毛的打猎人,汉语:茅古斯)。茅古斯是神秘湘西大山里从远古流传至今的一种代表土家族人“爱的繁衍”的古老文化,是土家族为了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的一种古老而原始的舞蹈。





每逢正月,土家族村民身披稻草扎成的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单数草辫,他们全身上下不停地抖动,让所穿的草衣发出窸窣声响,行走用醉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模拟上古人古朴粗犷的动作,讲土家语,唱土家歌,融歌、舞、话为一体。

土家族人祭祀祖先创业功德,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茅古斯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联

Chun Lian



春节普天同庆,土家人写春联。家家户户都将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杀年猪

Sha Nian Zhu





土家人杀年猪。

在过去,凡土家人杀年猪后,就悄悄把猪放在堂屋大门角之后,并用蓑衣盖上,由一人持刀守候。凡是有人从门前经过,便提刀追赶,然后就请该人到家里吃一顿肉。这习俗被称为吃“刨汤”。而这生拉硬拽的作为,也是源于之前抗击异族和来犯倭寇的战争背景,并浓缩成族人强烈的凝聚意识。

土家族地区广为盛行的“杀年猪”、吃“刨汤”,便久而久之,成为了土家族人重要的风俗习惯。其中某些重要的环节,诸如请人入席、端公(土家族过去也称为梯玛,即请神敬神的人)祭祀做法、占卜来年祸福吉凶等都被保留下来。还增添了土家人庆贺丰年的意思。因此土家族人杀年猪一般选在农历十月到腊月之间。

推豆腐】

Tui Dou Fu



推豆腐,祭“家虎”。土家族有“不打粑,老虎要咬妈;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另外豆腐也是土家族人过年时必备的一道菜。土家族人多聚山区,丰富而甜美的山泉水为土家人制作的豆腐创造了特别优质的自然条件,用来自于大山之中的山泉水制作的豆腐口感特别香甜,吃起来更是回味无穷。

糖馓】

Tang San



土家族地区传统美食,多于腊月制作。取糯米浸泡两天,用力搓洗,使之洁白发亮,放入甑中蒸熟。取出放入竹篾圈中,团压成薄片,置于微火上烘干,即成。

食用方法有两种,一是油炸,将糖馓放在沸油锅中烹炸,使之蓬松香脆,可以干吃,也可以加白糖,冲开水吃。二是烹煮,将糖馓放在锅内,加水煮熟,再放上油、煎鸡蛋、胡椒粉等。是土家人妇女生小孩后的营养食品。



糖馓,也是土家人待客的佳品。正月时有客人登门,土家族人总要取来一篮糖馓,或是冲糖馓茶,或请客干吃,备极热情。同时,接亲嫁女、建屋看月、走亲访友,也多用糖馓作馈赠佳品。

糍粑】

Ci Ba



土家族流行着一种过年“打粑粑”的习俗。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糍粑圆圆的,象征团团圆圆,又糯又粘寓意土家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看重。

湘西土家族人一直延续着祖辈们原始手工制作糍粑的方法。



在土家族地区有“拜年、拜年、粑粑上前”的民谚,言下之意是说粑粑是土家人过节走亲串门的必备之物。尤其是土家人为儿子定亲拜年时,一对大如明月象征团圆的粑粑是必清纯校花沦为胯下玩物少的。

吊脚楼里,火塘边,捧上一块糍粑,蘸上一些蜂蜜,轻嚼于口中,丝滑香甜,回味无穷,再喝上一碗油茶汤,更是惬意无比。

土家阿妹】

Tu Jia A Mei





今天是我们土家族过赶年,我们最重要的日子,同时也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追求。

我们玩玩闹闹迎新春!祝君,过年好!

End







李菁新书《向美而生》开始预售

























即可预购独家签名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激速重机

GMT+8, 2025-5-20 09:17 , Processed in 0.0275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